鲢鳙,又叫大头鱼,是鲢鱼和鳙鱼的统称,滤食性鱼类,主要以吸食水中浮游生物为主,有肯定的净化水质用途。不少鱼塘、水库都会投放少量的鲢鳙用于保持水质的水平,但却不允许钓友垂钓。但也有一些水域允许垂钓鲢鳙,也有不少钓友由于鲢鳙的个体大,力量足肉质美而十分喜欢垂钓这一鱼种。今天,大家就来谈一谈垂钓鲢鳙鱼的一些办法和方法:
1、鲢鱼与鳙鱼有什么区别
不少钓友对于鲢鱼和鳙鱼分的不是那样了解,其实鲢鱼同鳙鱼的主要不同是身体的颜色和头的形状。身上的鳞片以银白色为主,头相对于鳙鱼要小一些,嘴巴也小一些。鳙鱼的头明显比鲢鱼大得多,嘴巴也更大一些,身上鳞片的颜色主如果白色混杂,并且颜色更深,由于头更大,所以它叫做胖头鱼。从身体颜色上,大家一般所指的花鲢就是鳙鱼,所指的白鲢就是鲢鱼。
2、垂钓鲢鳙的天气和选位
由于鲢鳙主如果以水中浮游生物为主食,所以在炎热清朗的夏天或者秋天都是鲢鳙觅食的最活跃的时段,由于这个时间段水中的食物比较丰富,而且温度也是鲢鳙喜欢的温度。
垂钓鲢鱼的选位也应和它的生活习性相结合,由于浮游生物比较喜光,且在水流较小或者较稳定的地区较多。所以大家在出钓和选位上也应这样,选择微风或无风的晴天出钓,时间在早晨8点至下午5点之间,钓位尽可能按放在避风的回水湾或洋气充沛的入水口附近,网箱或下风口的地方,向阳。水深适合在3米|5米左右,由于如此的深水更便于鱼在不同泳层觅食。
3、鱼竿、线组的搭配
钓鲢鳙,鱼竿的选择也是有肯定的需要的,手竿建议选择5.4米以上,由于鲢鳙游弋离水面较近,钓的太近比较容易被岸上的人所惊扰。鱼竿的硬度可选择28调,甚至28偏19调的稍硬的竿子,可能有人会说,鲢鳙离水面近,且鱼大力大,软竿岂不是愈加护线?其实,相对于护线来讲,可以保证每一竿的饵料配方都可以抛投在相同的落点上,对于诱鱼、钓鱼更为的要紧,而硬竿的指向性要好于软竿。
钓鲢鳙的线组和普通线组也没太大的不同,但钓鲢鳙的线组子线要长一些,上下钩的钩距也要大一些,并且钩距的大小也和命中率有关,假如有鱼进窝吸饵却不钩,可将钩距继续放大,假如中鱼多为锚中的话可将钩距适合减小。
鱼钩可以选择丸世的钩型,钩柄长、钩门宽,更利于摘钩。
对象鱼假如在5斤|10斤左右,可以选择主4号拉子3号线,对于鱼个体和力道的不同,可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
由于是钓浮,浮漂选择相对较大吃铅且漂身较短的浮漂,或者是可以选择吃铅5克—10的阿波。
4、饵料配方的搭配
鲢鳙比较喜欢草莓,酸臭甚至微微发酵味道的饵料配方,饵料配方的味型可以参考鱼的爱好搭配,不少转业的产品饵大伙可以尝试,各地鱼情不同,不可以详细介绍。但依据鱼的爱好,有钓友在饵料配方里添加酸奶或者草莓味道的酸奶对于诱鱼会有非常不错的成效,大伙也可以尝试。另外,大腥也是一些区域鲢鳙喜欢的味型,可能是腥味的穿透力高,也可能是腥味的高蛋白饵料配方会有益于浮游生物的聚集吧。
无论用各种味型的饵料配方,都应该注意饵料配方的状况,特别是雾化程度和时间,钓浅可以使饵料配方雾化速度快一点,钓深可以使饵料配方的雾化速度慢一点。在开好饵后,可以挂一颗在鱼钩,放在岸边的水中察看雾化程度和雾化时间,便于大家在垂钓时做到心中有数。
挂饵时,只挂上钩,下钩不挂饵,可以在下钩上挂一科小七星豆或者泡沫颗粒,减轻下钩的比重,使鱼在吸食散落的饵料配方时吸钩入口提供便利。
5、怎么样探寻找鱼层
垂钓鲢鳙,找准鱼层的所在地方至关要紧。一天中,温度的变化、时段的不同、食物水层的改变等都会导致鱼层的变化,所以大家应准时依据状况进行调整。在最初垂钓或者没鱼口时,大家可以由浅至深进行探寻,一般可以从水面下一米的地方开始,每抛五六竿后假如没变化就向下拉鱼钩20厘米左右,直至找到鱼层所在地方,假如找到底后仍然没鱼口,可再从一米处开始,边诱边找鱼层。
另外一种可能,就是钓着钓着鱼上浮了,这样的情况一般表现为浮漂有撞线的漂相,或者提竿时无意锚到了鱼,那样大家就能向上调整鱼钩,最后找到鱼层。
6、垂钓鲢鳙中的需要注意的地方
垂钓鲢鳙是,由于是浅水座钓,所以抛竿不容易过满,或者抛竿后将鱼竿前送出半米左右,如此做在中鱼时更便于扬竿空鱼。另外,由于鱼的个体较大,建议配合失手绳,防止由于鱼大,线粗导致断竿丢漂的损失。
对于鲢鳙鱼的垂钓需要注意的地方,今天就和大伙谈到这里,期望各位钓友在我的介绍下可以有所收成!